关于领导力的一些法则

效应与启迪

Posted by john on May 20, 2019

聚光灯效应

有时我们总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,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,其实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,事后马上就忘了。

启迪: 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,”聚光灯效应”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,而非真实情况的反映。试一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会更好。

野马结局(情绪效应)

吸血蝙蝠吸取野马的血为食,但所吸的血量极少,远不足以使野马死去,野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。

启迪: 因芝麻小事而大动肝火,以致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。很多时候,我们要想明白到底为了什么而生气和焦虑,不要因别人的过失而伤害自己。

南风效应

南风效应也叫温暖法则,源于法国作家拉·封丹写的寓言: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,看谁可以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。北风刮得寒冷刺骨,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。南风徐徐吹动,行人越来越热,继而脱掉大衣。

启迪: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,”温暖胜于严寒”。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,平心静气地好好谈谈,往往能化干戈为玉帛。

登门槛效应

要让他人接受很难的要求时,最好先让他接受一个小一点的要求,这样他就比较容易接受更高的要求。这种心理现象叫做”登门槛效应”。

启迪: 跟别人提要求时,不要开始就提过高的要求,应先提小要求,再通过鼓励,逐步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。不过,还要注意看住自己的”门槛”,该拒绝的时候一定要拒绝。

毛毛虫效应

将毛毛虫首尾相接围一圈放在花盆边缘,花盆不远的地方撒一些松叶。毛毛虫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转圈,最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相继死去。

启迪: 当我们的工作遭遇挫折或陷入停顿时,应努力寻求突破。不能只关注做了多少工作,还要关注做出多少成果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”效益问题”。

酸葡萄效应

寓言中狐狸,得不到葡萄就贬损它酸,以平衡自己的心理。人们拿自己能够接受的”理由”来自我安慰,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。

启迪: 心理防卫功能的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、适应社会,然而沉溺其间对心理对生活却有明显的副作用。

飞轮效应

为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,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,飞轮转得越来越快,达到某一临界点后,你无须再费更大的气力,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,而且不停地转动。

启迪: 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做一件事很困难,但再坚持一下,过了临界点,就会变得轻松

首因效应

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,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效应。

启迪: 无论面试、见客户,都要想要自己需要呈现给别人的第一印象,这可能会给你接下来的工作带来很大收益。

蘑菇定律

刚踏入社会的人常感不受重视,需要打杂跑腿,或者面对批评指责。有人将之与蘑菇的生长相比拟,以为大多数人都有一段”蘑菇”的经历,尤其是当一切都刚刚开始的时候。

启迪: 当几天”蘑菇”,能消除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,让我们更加接近现实。

曝光效应

对人际交往吸引力的研究发现,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,见到某个人的次数越多,就越觉得此人招人喜爱、令人愉快。

启迪: 若想增强人际吸引,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,在某人面前混个脸熟会赢得好感。

凡勃伦效应

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注意到商品价格定得越高,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。商品价格越高消费者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。

启迪: 人也是一种商品,要想得到好价钱,越要把自己琢磨成器,成为必需品,放在对的地方待价而沽。职场和人生,都是如此。

糖果效应

心理学家萨勒测试一群4岁的孩子能否坚持20分钟后吃糖,经过12年的追踪,不同表现的孩子长大后个性表现不同。该实验从小时候表现出的自控、判断、自信,预测出其长大后个性。

启迪: 要善于抵制诱惑,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,不做诱惑的俘虏,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。

鸟笼效应

如果在一个人的客厅有了一个空鸟笼,过了一段时间,他很可能会买只鸟回来养。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,自觉不自觉地添加更多自己不需要的东西。

启迪: 职场上,巧妙利用惯性思维,引起人们的好奇和重视。可是要想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还需要跳脱出惯性思维的限制。